國家統計局4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受季節(jié)性、國際輸入性因素等影響,3月份,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CPI)和工業(yè)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(PPI)環(huán)比和同比均下降,但核心CPI明顯回升,同比由上月下降0.1%轉為上漲0.5%。分析認為,這表明供需結構有所改善,價格呈現一些積極變化。
但總體來看,市場機構仍然認為,當前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的必要條件已具備,關稅擾動下降準降息的概率增加,不排除4月份落地。
季節(jié)性因素和油價下行共振
數據顯示,3月份,CPI環(huán)比下降0.4%,同比下降0.1%,降幅明顯收窄;PPI環(huán)比下降0.4%,同比下降2.5%。
對比Wind統計的機構預測,CPI表現略優(yōu)于市場一致預期值。
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,CPI下降主要受季節(jié)性、國際輸入性因素等影響。由于天氣轉暖,部分鮮活食品大量上市,3月份食品供應總體充足。具體到CPI上,3月份食品價格環(huán)比下降1.4%,影響CPI環(huán)比下降約0.24個百分點,占CPI總降幅六成。此外,服務價格也呈現了季節(jié)性回落。飛機票和旅游價格分別下降11.5%和5.9%,合計影響CPI環(huán)比下降約0.13個百分點。季節(jié)性因素對于PPI的影響體現在煤炭等能源產品價格方面。
國際原油價格下行被看作是季節(jié)性因素之外,拖累CPI和PPI表現的重要原因。數據顯示,截至4月7日9點10分左右,美國WTI原油價格下跌3.45%至59.85美元/桶。這是WTI原油自2021年4月以來首次跌破60美元/桶。
光大證券宏觀分析師劉星辰對記者表示,3月PPI同比跌幅擴大,呈現超預期回落。主要原因在于國內投資需求恢復偏慢,導致鋼鐵、水泥等高耗能行業(yè)價格下跌;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帶來輸入性影響;部分出口行業(yè)如電子設備、汽車制造行業(yè)價格出現下跌等。應對加征關稅可能帶來的沖擊,我國政策儲備充足,未來有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的空間。
核心CPI明顯回升
雖然3月份CPI環(huán)比和同比均為下降,但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明顯回升,同比由上月下降0.1%轉為上漲0.5%。
其中,服務價格同比由上月下降0.4%轉為上漲0.3%。服務業(yè)中,家政服務、美發(fā)、文化娛樂服務價格分別上漲2.4%、1.2%和0.7%,養(yǎng)老服務和教育服務分別上漲1.4%和1.2%。
董莉娟認為,核心CPI明顯回升。這意味著從邊際變化看,提振消費需求等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。
事實上,無論是CPI還是PPI的分項數據中都有一些產品價格已經有了較好表現,如家用器具、金飾品和服裝價格環(huán)比分別上漲2.8%、2.3%和0.7%,漲幅均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。
另一項數據顯示,扣除能源的工業(yè)消費品價格同比上漲0.5%,漲幅比上月擴大0.3個百分點。董莉娟表示,這表明“以舊換新”等政策效應逐漸顯現。隨著部分消費品和裝備制造產品需求穩(wěn)步釋放,部分行業(yè)供需結構有所改善。比如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(yè)價格同比上漲7.6%,制藥專用設備制造價格同比上漲6.1%。
劉星辰表示,1—3月份核心CPI同比均值為0.3%,與去年四季度均值持平,表明核心通脹仍處在修復階段,耐用消費品價格也企穩(wěn)回升。
降準降息預期升溫
1—3月平均,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.1%。一季度,工業(yè)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比上年同期均下降2.3%。由于需求壓力仍然存在,近期圍繞是否迎來降準降息倒計時的討論增多,市場對于人民銀行開展降準降息的預期有所升溫。
從公開信息來看,人民銀行年內已多次表態(tài)“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,擇機降準降息”。
國盛證券研報表示,年初以來,央行貨幣政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,基本符合“相機抉擇”的操作框架。目前來看,短期債券市場調整后利率下行風險已一定程度釋放,物價也仍偏弱,匯率壓力也邊際減輕,貨幣寬松面臨的制約已打開。當前進一步寬松的必要條件已具備,關稅擾動下降準降息的概率大大增加,預計4月份有望看到。
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認為,人民銀行降準降息節(jié)奏或將加快,具體實施時點還需要平衡多重因素,預計貨幣政策重心將由一季度的防風險轉向二季度的穩(wěn)增長,降準先行、降息隨后。
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預期,4月有望迎來降準及結構性工具降息,將從量價兩方面提振市場信心,強化實體支持。
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(fā)展與戰(zhàn)略研究院教授、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主要成員劉曉光建議,應立即啟動一次中等幅度的降準降息,引導一年期和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(LPR)下降10到20個基點。